当前位置:玖小君>历史军事>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414章 扩大汉土最好办法:修桥铺路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4章 扩大汉土最好办法:修桥铺路(1 / 2)

第414章 扩大汉土最好办法:修桥铺路

天下的格局,早在秦始皇横扫六国,荡平百越的时候。

就已经彻底定了下来。

毕竟,大多数地方,都是非常适合耕种的土地。

而往后的王朝,则是一点点的,开发这这些处于蛮荒中的土地。

用不知道多少百姓的血汗,将其彻底纳入汉土的范畴。

这也是越往后的朝代,所收到的赋税越多的缘故。

朱柏闻言,立刻举一反三道:“那这么说,等到我大明彻底教化好云贵之地,那传统汉地岂不是又会多出一大片。”

要知道,由于大宋的缘故,云贵之地曾经脱离过汉家的掌控。

如果不是大明异军突起,赶走了残暴不仁的北元,又扫平了云贵的叛乱之军。

还派了沐家永镇云南之土,彻底断绝了诸多土司的不臣之心的话。

恐怕,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就要如安南一样脱离华夏了。

“正如我所说,汉家土地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林澈给了朱柏一个赞誉的眼神。

随后指着刚才画出的大宋疆域轮廓地图。

哼了一声道:“如若当朝的汉家天子争气,那汉家土地便会不断扩大。”

“可要是如大宋这般软弱,所谓的故土,也不过是异族的养马场而已。”

尽管朱元璋在某些决策上,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

可是凭借他收服了自从石敬塘之后,就丢失的山海关等地的疆土。

将其再次纳入了汉家的范围之内。

就凭此等功绩,就足以抵消他的错误决策了。

“先生,汉家土地变少容易,可是如何要它变多呢?”

朱柏听到林澈拿大宋举例,忍不住问道:“难道就只能想您说的那样,等待几百年,等到此地适宜耕种了,朝廷再对其进行开发吗?”

密室里的朱元璋等人,也都纷纷集中起精神。

他们刚才听到,帝国疆域极限论之后,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也都明白了,诸多前朝对于边疆问题,为何首先是撒钱安抚。

而不是直接召集大军,荡平此地的不臣。

以往他们虽然也有,类似于对反叛者安抚,不行再派兵剿灭的概念。

可不过是仿照前朝故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挡在林澈的教导下,朱元璋等人对于疆域问题,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同时也愈发关心,该如何扩大汉地故土。

隔壁的林澈面对朱柏期待的目光。

直接给出了答案:“此事简单,不过四个字,便是修桥铺路。”

“啊?”

朱柏有些不太理解。

开拓汉土,怎么和修桥铺路搭上关系。

“你难道这么快就忘了,我刚才说的统治极限问题了吗?”

林澈用食指点了点,桌面上还未干透的用酒水画的地图。

他咳了一声道:“当年秦军横扫六国,除了军功爵制度让士卒悍不畏死,再加上更先进的军事制度和武器之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秦朝打到哪里,就会在哪里修筑秦直道。”

“不管是从此路行军还是运粮,都会提升很高的效率,粮食的损耗也比六国要少。”

在以险关要塞为胜利依托的古代。

行军速度,就代表着能够先敌人一步,占据优势地形。

把握住胜利的先机。

其次,运粮队的损耗比其他国家要少,也就代表着军队能支持更长的时间。

这两者组成了秦军,当年横扫天下的基石。

简单的看着两个学生。

讲述了下秦直道的作用后,林澈忍不住叹息道:“这可惜,自从秦朝后,像这种军事用的高速公路,已经没人修了。”

“哪怕所谓的官道,都只是根据强忍走到路,修修补补的。”

“根本没想过,经过时代变迁之后,此路是不是前行的最佳路线。”

包括大明的官道,也是如林澈所说的,不过是在前朝的道路上修修补补。

完全没有人想过要规划,一条更适合通行的新路意思。

朱柏勉强理解了,林澈说的‘高速公路’的意思后。

但却有些不赞同他的话:“先生,修路之事靡费甚多,若是不修补旧路。”

“而如您所说的,在大明境内制造一条‘明直道’。”

“恐怕朝廷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钱银,还有多少百姓骨骸归乡了。”

听了朱柏的妄言,林澈没有反驳,而是顺着他的话,笑着说道:“哈哈,你说的没错,修筑新路花的钱的确多。”

“如果不是大明出了刘三吾、傅友文这样颇具才敢的经济人才。”

“恐怕洪武帝的几次北伐,远征漠北,大明的财政就要崩溃了。”

“但这些人能解决军费问题,却因为眼界的限制,而不知道该如何找修路的钱。”

此话一出,这边的两个破孩,到是没啥反应。

隔壁密室内心情忐忑的刘三吾,因为听到林澈提到自己激动之前溢于言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