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玖小君>其他类型>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71章 那算什么领导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1章 那算什么领导(1 / 3)

罗芸得意道:“我在这暖和的房间里,写写画画,查查报纸,一个月就有45块钱的工资。”

“像章生意现在还有好些人也在做,而且外面冷风飕飕的,他干嘛不想来?”

给这么高的工资是有原故的。

去年春天李铭答应了周晓白夏天的时候编辑工资46元,结果他的文摘小报没办成。

他趁此弥补去年的承诺,罗芸、张海洋也就附带着给了一样的工资,连看大门的刀疤脸都是如此。

外请的研究人员有单位发的工资,反而是按出勤情况,一天给一元的伙食补助。月底统一结算,2号的时候发钱。

不是李铭抠抠搜搜,是此时不合适多给钱。上头正在反对经济注义,严抓乱发钱的行为。

计算工资、登记核对报销发票的琐事,罗芸在负责。

发工资、付款的事,他交给了周晓白。

掌握着研究所的财权,周晓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组长。

张海洋负责的是外联工作,还有采购办公用品等等杂事。

“唉!咱们学校现在都成反面的典型了,大伙都在外面躲着不回去。”

八益学校,大多是类似罗芸、张海洋这样的人,去年刚开始的时候比较活跃。

现在正是秋后算账的时候。

罗芸一直是凑热闹的,无事一身轻的笑道:

“刚好啊,你可以多找些有建筑施工失败的报纸回来。”

张海洋纳闷的问:“也不知道李铭找那些东西干嘛?”

被窝里有聊过,而且不需要保密,周晓白解释说:

“汇总我们自己失败的例子编成册子,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找茬。”

“用国外的例子,既能警省建筑施工人员,也不会招惹是非。”

张海洋佩服道:“真够谨慎的!我是服了他。”

罗芸很快就扫过一张《参考消息》,没有工程方面的坏消息,马上换一张。

“不厉害的话,他在轧钢厂的科长位置能稳稳当当的么?”

“他们厂那么多人下去了,他不仅啥事没有还升了一小步,在厂外面也搞了好多事情。”

周晓白没说啥,男友的优秀用不着她来夸奖。

她仔细翻看报纸,希望能找到有用的信息。

张海洋一边查看报纸,一边闲不住嘴,“也不知道他找没找到做面条的机器?”

“你还是安心做你自己的事。他连国外的东西都能弄到,我估计他已经搞定了机器设备。”

罗芸转头问道:“晓白,你说是这样吧?”

周晓白心里是很肯定的,嘴上不说:“我不知道呢。”

小美女想着男朋友这时候是在开会还是在忙什么?

此时李铭已经回到了京城。

在保卫科办公室闲着无聊写爆料信。

是关于港城公共屋邨建造偷工减料的事。

娄晓娥刚听说此事,立马就有爆料的信给报社,难免会引人揣测。

而且,他嘴上说是打算瞎编,实际上还是要去实地查看下,确保不会冤枉人。

明后天港城的头条将会是‘鱼头’的新闻。

在此事的风头过后再去爆料,焦点不会被转移。

多重因素凑一起,他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还要过些日子再把信寄给几家报社。

砰砰砰,砰砰砰。

“请进!”

杨大奎抱着一大摞报纸进屋,用脚带上房门,“科长这是今天的报纸。”

“有啥新鲜事没有?”

不是指那些天天讲的大事,杨大奎捡最新鲜的说:“海淀那里要成立‘农业生产指挥部’,统一领导各项工作。”

“又一个新名字,最近三天两天冒一个出来。”

“可不么,让人眼花缭乱的。”

李铭拿起最上面的那份报纸,“原来是为了做好春耕备耕的工作。”

现在干啥都行,就是不能影响粮食的产量。

无粮不稳,对粮食特别的重视。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就连部队都派出了大量人员、机械到田里帮忙干农活。

有了这些定海神针的参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得以顺利开展。

也让今年的粮食继续增产382万吨达到2亿1782万吨。

比之前的一年新增700多万吨的增加量,增加量减少了300万吨出头。

新增的粮食还不够新增人口吃的。

不过,相比工业领域全面大幅下降,有增长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

杨大奎接话道:“估计跟咱们城里一样意思,要赶快恢复生产。”

“种粮食比咱们工厂的还更着急,春耕保垄、麦田管理、红薯育苗都要开始准备,拖延了农时,后面就来不及了。”

李铭自己也算是半吊子的农业专家,当然懂得这些事情。

杨大奎踌躇的小声喊道:“科长。”

“有屁就快放。”

听到这话,杨大奎知道李科长的心情不错,满脸堆笑道:

“科长,咱们科的人,也有好些想去弄那个温室大棚,您看行得通吗?”

李铭撇了眼,继续快速扫过小报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