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玖小君>其他类型>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83章 销量才这么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3章 销量才这么点!(1 / 3)

之前港城每天生产30万包泡面和30万块面饼,总计60万块面饼,要用50吨面粉。

面饼的配方是掺5%的小世界里出产的面粉。

小世界每天需要供应2.5吨面粉,也就是4吨的小麦。

还好,小麦不是很占地方,1立方米大约是0.75吨。

一天4吨,一个月120吨的小麦也才90立方米。

港城的人以前主要是食用大米,此时已经越来越多消耗的是小麦,几十年后,每天人均甚至不到二两大米。

相比港城每个月进口十几万吨的粮食,水份降低1%,误差就是1千多吨,凭空多出120吨小麦毫无波澜。

重点是要给足好处费。

李铭是既照章纳税又按时给好处费,还真的有买一些小麦,掉包换成小世界出产的小麦,做得滴水不漏。

给港城供应小麦,这也是他要时常打理小世界的一个小因素。

一个月120吨,一年要1440吨,亩产1000斤也要3000亩的地。

小世界1-10千米范围的北方粮食片区,他已经种植了上万亩不同生长时期的小麦。

不需要他特意去催熟,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小麦。

出售小麦给自己家的工厂,李铭每个月都有好几万港元的收入。

刚说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因素,他主要忙的是10-100千米区域的沙地改造。

之前是用预留的水塘、沟渠,时不时灌水,然后依靠草种的自然生长来改良沙地。

他最近从海里收集的那一大堆淤泥砂石,经过处理改良后,除了小部分留着用来改善小麦种植区的土壤。

绝大多数都被他铺在了东边10-100千米区域,已经有50%的地方覆盖了一层2米厚的海底改良土,加上之前已有3米厚的砂石。

除了小山、水塘、沟渠,这8分之1的地方普遍厚度达到5米。

改造进展喜人。

当然,总面积另外8分之7的地方暂时只有沙子,还需要大量的泥土、石头。

李铭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的。

可惜珠江入海口靠近港城这一边的海底都被他薅光了,靠近内地的那一边他不好开船过去,免得被人误会是在搞走私。

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足够的泥土了。

他不着急。

安置好海底改良土,李铭又转移注意力到黄豆育种试验。

他最近从海里收获的生长能量没有浪费。

大量能量砸在了黄豆的育种上,产量早已达到亩产400斤。

一直没有拿出来试种,是因为他还在捣鼓大豆的抗虫性状研究。

他弄到了一些豆天蛾的虫卵,小世界里升温让虫卵孵化长出成虫,再让这些豆天蛾虫子吃新品种的大豆叶子。

一种一种试,他想试出一种豆天蛾虫子吃了叶子会有病症甚至死亡的高产大豆新品种。

可惜一直没有试出来。

李铭又有新的计划,从港城购买一些机器设备和化学试剂。

用物理方法的x射线(γ射线要70年代才有),化学方法的秋水仙碱、烷化剂等等诱变育种,增加大豆的变异速度。

这种诱变育种的办法,有个缺陷,就是变异的方向和性状不可预知,会产生一大堆没有益处的变异。

需要好长的时间才能鉴定、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

几十年后,对于那些育种公司来讲,这种效率实在有些低,远远没有基因编辑的效率高。

李铭无所谓,只要能快速产生突变就行,他可以用生长能量催生,马上可以确定新品种的产量与性状。

之前在内地没有调拨单,没地方买机器设备和化学试剂。

到了港城,他只顾忙星辰公司的各种事务,一时半会没想起这些技术。

他又没有与人一起商量育种的事,娄晓娥、秦淮茹都不知道他有快速催生植物的能力。

结果就是没有人提醒他,他一直陷入自己的思维误区里没有走出来。

还是昨天在向阳花大队接种香菇菌袋的时候,接种箱里用了紫外线灯,他叮嘱高队长等人时顺嘴说起紫外线不能长期照射。

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UV)可以照射一些花粉粒,会诱发基因突变。

他这才想起可以用物理、化学办法增加植物种子的变异速度。

有加入这些技术,他培育新的高产良种不说更快千百倍,至少可以快十倍几十倍。

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以后都可以培育出来。

同样是上午。

港城。

中环联邦大厦。

火星贸易迎来了3月份小轿车的中奖人。

一身得体的衣着,还是能看出中奖人的家庭状况比较一般。

娄晓娥兄妹都觉得这是好事,既帮助了一个困难家庭,公司也能更好的宣传。

不然,内定、有内幕的谣言可能就四处传播了,很影响公司的口碑。

不能怪普罗大众的疑心重,因为人心险恶,人的自保心理会先把他人想坏一些。

特别是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糟糕的社会人际环境中,长期的恶性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